溫嶺
嚴查與民爭利 打破“利益藩籬”
“37人,清退資金47.49萬元……”9月10日,溫嶺市太平街道北山村村委會村務公開欄前一張公職人員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分配清理情況的公示表引得不少村民駐足關注,表格里公職人員姓名、單位、享受分紅金額、已清退分紅金額列得明明白白,“拿出去的錢還能還回來!”80多歲的村民林姐頭驚訝地表示這樣的事還是不多見。
今年以來,溫嶺市大力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重點對公職人員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分配開展清理,嚴查公職人員與民爭利行為。截至9月中旬,973名公職人員主動清退資金504.3萬余元。
摸清底數,
劃出政策紅線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征地拆遷、土地出讓等因素,溫嶺一些地區農村集體經濟日益壯大,村民福利待遇逐年提高。少數公職人員一邊吃著“財政飯”,一邊又“混跡”在普通村民中,領取、侵占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分紅,群眾對此“啃農”現象十分反感。
2017年、2018年,溫嶺市對公職人員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分配情況進行了兩次前期摸排。
“參與分配的公職人員大多與村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或是祖輩、父輩屬于村里人,村干部也愿意做個順水人情,雙方心照不宣。” 溫嶺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楊振偉介紹,公職人員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分配,違反了公職人員的廉潔從政原則,有違社會公平正義,敗壞了社會風氣,必須清理整治,切斷利益輸送鏈條。
清理對象的身份如何界定成了首要難題。為什么經商的老板可以拿,收入并不高的護士卻不能拿?退休干部是否在清退對象范圍內?參加工作前所得的分紅需不需要退?經濟條件困難的公職人員又該怎么辦?一石激起千層浪,各種疑慮也紛至沓來。
7月初,溫嶺市出臺了《關于公職人員不得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分配的暫行規定》,明確規定公職人員不得違規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分配,從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獲取資金、資產、資源,并對公職人員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分配的行為開展專項清理。其中對清理對象進行了明確的界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正式在編人員及退休人員(因國有解散、改制、倒閉而下崗的人員除外)一一在冊。
“不能以收入、財富作為劃分依據,必須嚴格遵守規定執行。”楊振偉說,堅決破除“一人兩職”,清除“偽社員” ,牢固樹立黨員干部為民務實、廉潔自律的良好形象。
一視同仁,
堵上“與民爭利”漏洞
隨著清理工作的推進,各種新情況接踵而至。
“股改前是非公職人員取得的股權要不要退?”
“征用了我家的土地,為什么我不能拿土地征收補償款產生的收益分紅?”……
“確保公開公平,不論在職還是退休,不論清退還是金額大小,必須應退必退,應退盡退。”溫嶺市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
為了更好地做到“一碗水”端平,在收集整理諸多疑難問題后,市紀委監委牽頭,會同司法、民政、農水、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業務部門反復磋商,經聯席會議多次研究討論,對“股改后的股權分紅是否在清理范圍之內”“承包地由村里統一經營產生的收益分紅可否領取”等7個群眾關注度高的問題進行了再次政策明確和界定。
政策統一了,“硬骨頭”也就好“啃”了。部分村因分配金額大(10萬元)導致清退難問題,緊盯重點人員,通過所在單位多次約談突破,帶動面上問題解決;個別退休人員不愿清退問題,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解釋相關政策,統一思想;戶口在溫嶺,工作地在市外的公職人員經核實后由清理工作領導小組發函予以催繳,確保不漏一人。
政策擺在前,溫嶺市一機關的退休干部主動聯系紀委并說明情況,因其獨生女上學時戶口曾留在村里,按照村里習慣做法,對其孫女仍有分配。根據政策,他一次性清退了12萬元,這也是溫嶺市收到單筆金額最高的清退款。
澤國鎮一名退休老同志因身體不好,生活條件并不富裕,但當他了解了政策后,二話不說上交了8000多元清退款。
多級協同,
打造清朗政治生態
太平街道是全市清退公職人數最多的區域,在溫嶺市內工作的公職人員就有334人。面對熟悉的親鄰好友,村干部有口難開。“開展專項清理是對群眾期盼的回應,各黨政機關‘一把手’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溫嶺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李利兵在動員會上的一席話給村干部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各地各單位黨委(黨組)引導督促相關公職人員及時退回分配款項,由單位收齊款項交給鎮、街道,保證主體責任落到實處,減少政策不明確產生的誤解;從村級分配源頭著手,建立與公職人員所在單位雙向比對核實機制,通過“三上三下”反復比對、核實、公示,確保應退盡退;市紀委監委組成4個督查組開展專項督查,隨機抽查村級財務賬本,復核參與分配公職人員基本情況和金額,重申紀律要求,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擅自向公職人員發放村級分配,公職人員拒不退款,弄虛作假、惡意串通的,都將視情節輕重予以問責。
“從規定出臺到現在,我只接到5個解釋電話。”太平街道北山村黨支部書記林財富語氣里一開始的擔憂已一掃而空。短短兩個月時間,一系列權責清晰,公平公正的舉措讓清退各項工作平穩有序推進,百姓的點贊聲也越來越多。
下一步各村計劃將已清退資金納入再投資,加強監管,把錢用在刀刃上,落實到惠民項目上,真正惠及民生、民利,推進清廉村居建設,促進基層治理和社會和諧穩定。
專家點評
將“初心”“使命”踐行在行動中
古語有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民間有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但共產黨不一樣。習近平同志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弄明白,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在監督執紀中,溫嶺市圍繞基層群眾反映強烈的公職人員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分配的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給各地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入,各種不正之風和微腐敗會日趨隱蔽,如何抓住監督執紀的重點,需要深入基層,廣泛聽取群眾呼聲;面對基層長期存在是非邊界模糊不清的各種問題,要整合相關職能部門統一政策,明確邊界;面對量大面廣的違紀群體,要強化全方位監督,嚴明紀律規矩;同時,要標本兼治,通過解決問題,出臺相關制度,從根本上杜絕此類問題的再次出現。(浙江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傅夏仙)
從“與民爭利”到“還利于民”
溫嶺市紀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
李利兵
得益于全市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村級“三資”的規范化管理,近年來溫嶺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并實現了可持續增收。有些經濟富裕村每年會拿出一部分集體收益用來分紅,且額度逐年提升,讓村民切實受益。
但我們也發現,領取村級分紅的人員中有部分公職人員,他們一邊頂著“官帽”領工資,一邊又去村里拿分紅,不僅有違公職人員廉潔從政原則,易發生利益輸送等腐敗問題,也有違社會公平正義,更與清廉溫嶺要求背道而馳,群眾反響較大。
“食祿者不與民爭利”,若爭小可,便失大道。市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群眾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來考慮,讓公職人員“還利于民”,在最大范圍內讓群眾受益,讓百姓得實惠。
今年7月初,溫嶺市出臺規定,明確公職人員不得違規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分配,從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獲取資金、資產、資源,為開展公職人員清退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分配提供了政策依據。
在督促公職人員主動申報清退的基礎上,部門、鎮(街道)橫向協同,答疑、破難、攻堅多措并舉,快速穩妥推動清理工作落實落細。一方面從村級分配源頭著手,建立與公職人員所在單位雙向比對核實機制,通過反復比對、核實、公示,確保清退人員、金額不漏不錯。另一方面壓力傳導到位、教育監督到位。緊盯關鍵節點、突破重點人、重點村,帶動面上問題解決。強化督查倒查機制,嚴明紀律要求,確保應退必退,應退盡退。2個月左右,973名公職人員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退還504.3萬元,實實在在“還利于民”。
清理整治是階段性的治標之舉,制度約束才是治本之策。接下來,溫嶺市紀委監委將強化執紀監督,把制度的籬笆扎得更緊,以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扎實成效踐行紀檢監察機關的初心使命。